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保健按摩手法的核心要求是“安全、舒适、有效”,需兼顾力度、节奏、渗透力,同时贴合人体生理结构,避免损伤,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心原则要求
1. 辨证施术:根据受众体质(如老人轻柔、年轻人可稍重)、需求(放松/调理)调整手法,比如失眠者侧重轻柔揉按头部,肌肉僵硬者可增加滚法、弹拨法。
2. 以柔为纲:忌暴力按压、生硬拖拽,力度以“酸胀不痛、皮肤微红”为度,达到“透而不硬、松而不散”的效果。
3. 循经取穴:优先沿经络(如膀胱经、肝经)或重点穴位(如肩井、足三里)操作,避免无规律乱按,提升调理效率。
二、具体手法操作要求
1. 力度控制:由轻到重逐步渗透,先放松表层肌肉,再作用于深层组织,结束时再轻柔收尾,避免突然用力或发力过猛。
2. 节奏均匀:动作快慢一致(如揉法每分钟60-80次,推法每秒1-2次),不忽快忽慢,让受众适应力度变化。
3. 手法规范:
- 推法:单向直行,掌根/拇指贴紧皮肤,不打滑、不偏移;
- 揉法:旋转连贯,不带动皮肤拉扯,力度集中于触点;
- 按法:垂直用力,稳而持续,按压后缓慢放松,不骤然抬手;
- 拍法:空心掌拍击,轻快有弹性,不生硬拍打骨骼或关节。
4. 渗透力达标:力度需渗透至肌肉层(而非仅作用于皮肤表面),比如按揉穴位时,能感受到酸胀感向深层扩散,而非表面疼痛。
三、实操细节要求
1. 体位适配:让受众处于舒适、稳定的体位(如仰卧、俯卧),暴露按摩部位时避免受凉,按摩者姿势端正,发力顺畅不费力。
2. 部位/禁/忌:避开骨骼凸起、血管密集区(如颈动脉)、穴位禁区(如孕妇腹部),面部、颈部等皮肤娇嫩部位手法需更轻柔。
3. 互动调整:按摩中及时询问受众感受,根据反馈调整力度、节奏,避免“自认为到位”而忽略个体耐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