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小儿按摩手法运用需遵循“轻柔、平稳、渗透、不伤正气”的核心原则,具体要求可分为5个关键维度:
1. 手法力度: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小儿肌肤娇嫩、脏腑未发育完全,力度需“以小儿耐受为度”。
- 新生儿至3岁幼儿:手法以“按之皮肤略凹陷即可”,避免用力按压骨骼或穴位(如囟门、脊柱)。
- 3岁以上儿童:可适当加重力度,但仍需避免蛮力拉扯(如关节处),防止损伤肌肉或韧带。
2. 操作频率:快慢适中,符合年龄
频率需根据小儿年龄和调理目的调整,不可过快或过慢:
- 日常保健(如健脾、增强免疫力):手法频率约每分钟100-150次(如揉板门、摩腹)。
- 针对性调理(如缓解感冒、便秘):特/定/穴位(如推天河水、揉足三里)可适当加快至每分钟150-200次,但需观察小儿反应,避免疲劳。
3. 穴位选择:准确定位,少而精
小儿穴位多集中在头面、上肢、腹部,需准确找到“反应点”(如穴位处皮肤略粗糙或小儿有酸胀感),且遵循“少选穴、选对穴”原则:
- 单次按摩穴位不超过5-8个,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导致小儿哭闹、抗拒。
- 可先选择“安全穴位”(如推坎宫、揉外劳宫),避开危险区域(如颈部两侧大血管、胸腹部深部)。
4. 操作环境:舒适稳定,避风寒
- 环境温度保持在22-26℃,避免小儿受凉;按摩前关闭门窗,防止风吹。
- 操作者手部需温暖(可搓热双手后再操作),指甲剪短磨平,避免划伤小儿皮肤;可涂抹少量婴儿润肤油或滑石粉,减少皮肤摩擦。
5. 禁/忌/情/况:明/确/禁/区,不盲目操作
出现以下情况时,禁止或暂停小儿按摩,需优先就医:
- 皮肤问题:小儿皮肤有破损、湿疹、疱疹或感染(如脓疱疮)时,避免接触/刺/激。
- 急性病症:如高烧(体温≥38.5℃)、急性呕吐腹泻、惊厥发作时,按摩无法替代医疗干预,需先对症治疗。
- 特/殊/体/质:有骨折、脱臼、肿瘤或严重脏腑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