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今天介绍下中医小儿推拿里面的一些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如下:
头面部
- 攒竹(天门):位置在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是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可用于治疗发热、头痛、感冒等病症。
- 坎宫(眉弓):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操作时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有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 山根(山风):位于两目内眦之间。用拇指甲掐该穴位,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有效。
胸腹部
- 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可用中指端按揉或双手拇、食两指对称挤捏,能理气化痰、降逆止呕,适用于咳喘胸闷、恶心呕吐、咽痛等症。
- 膻中:位于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通过中指端按揉、两拇指从本穴分推至两乳头或食、中两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等操作,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用于治疗胸闷、痰鸣、喘咳等症。
- 中脘:脐上4寸,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掌心或四指摩、自喉向下推至中脘等方法,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对腹胀、腹痛、呕吐等症有效。
上肢部
- 脾经:在拇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时,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病症。
- 胃经:在腕横纹到拇指根这条直线上,赤白肉际交界的位置。从腕横纹推向指根为清胃经,可清胃热、降逆止呕,常用于治疗呕吐、嗳气、口臭等症状。
- 天河水:在前臂内侧的正中,从手腕上横纹的中点到手肘横纹的中点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具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功效,可用于各种热证。
腰背部
- 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用中指端揉,有清热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 天柱(颈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可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