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中医小儿康复保健手法以轻柔、安全、易操作为核心,主要针对日常保健(如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和轻度不适调理(如便秘、鼻塞),需严格避开骨骼薄弱、内脏集中区域,以下为常用手法及操作要点:
一、核心保健手法(适用于0-6岁儿童,日常可操作)
1. 补脾经(改善消化、增强脾胃功能)
- 位置:小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到指根的一条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小儿拇指指尖推向指根,每次100-300次,力度轻柔,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 适用场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
2. 摩腹(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胀)
- 位置:小儿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半径2-3厘米的圆形区域)。
- 操作:家长搓热双手,用掌根或掌心顺时针轻摩腹部,每次2-5分钟,力度要轻,避免按压(尤其空腹或刚吃饱后1小时内不操作)。
- 适用场景:腹胀、便秘、积食、睡眠不安。
3. 捏脊(增强免疫力、调理脾胃、改善睡眠)
- 位置:小儿背部正中线(从尾椎骨到第七颈椎棘突的直线,即“脊柱”)。
- 操作:家长双手拇指与食指相对,轻轻捏住小儿背部皮肤(力度以不捏痛、不滑脱为准),从尾椎骨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颈部,再轻轻放下,每次3-5遍(可配合“提捏”,即捏起皮肤时轻轻向上提,但需小儿耐受)。
- 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饭后1小时内不捏脊;发热、急性腹泻时暂停。
4. 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强体质)
- 位置:小儿膝盖下3横指(以小儿手指宽度为准),胫骨外侧1横指处。
- 操作:用拇指指腹轻按揉该穴位,每次100-200次,力度以小儿无明显抗拒为宜。
- 适用场景:长期食欲不振、体质虚弱、容易感冒。
5. 揉迎香(缓解鼻塞、预防感冒)
- 位置:小儿鼻翼两侧凹陷处(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揉该穴位,每次50-100次,力度轻柔,避免搓红皮肤。
- 适用场景:感冒鼻塞、流鼻涕、鼻炎引起的鼻塞。
二、操作注意事项(重中之重)
1. 环境与时机:
- 环境温暖无风(避免小儿受凉),操作前家长剪短指甲、取下戒指,搓热双手;
- 避开小儿刚吃饱(饭后1小时内)、空腹、困倦或哭闹时操作,最佳时间为两餐之间或睡前。
2. 力度与频率:
- 力度以“小儿无哭闹、皮肤不发红”为标准,婴幼儿皮肤娇嫩,禁止用力按压或摩擦;
- 单次手法操作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整套保健手法总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内),避免小儿疲劳。
3. 禁/忌/情/况:
- 皮肤有破损、湿疹、疱疹或感染时,暂停该部位手法;
- 小儿发热(体温≥38.5℃)、急性疾病(如急性肠胃炎、肺炎)、骨折或关节脱位时,禁止保健手法,需及时就医;
- 婴幼儿囟门未闭合前,禁止按压头顶部穴位(如百会穴)。
4. 效果与就医提示:
- 保健手法需长期坚持(如每天1次),才能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 若小儿出现持续腹泻、呕吐、高热不退、精神差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切勿依赖手法延误治疗。
小儿保健手法的核心是“温和调理”,家长需通过练习掌握力度,若不确定操作方式,可先咨询儿科推拿师或专业中医师,避免盲目操作。
更多详情了解可关注闽医堂小儿推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