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以下是适合家庭操作的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注意事项,操作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师辨证哦!
一、基础手法及应用
1. 推法(单向直推)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并拢直推皮肤,力度轻稳,速度均匀。
- 分类:
- 直推法:如推脊柱(从下往上)可退热;推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根推向指尖)可健脾。
- 分推法:从穴位中间向两侧推开,如分推肩胛骨(缓解咳嗽)、分推膻中(宽胸理气)。
2. 拿法(捏提筋肉)
- 操作: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捏提筋肉后放松,力度适中不捏伤皮肤。
- 应用:
- 捏脊(常用于保健):从尾椎至大椎,提捏脊柱两侧皮肤,每日1-2次,可增强免疫力。
- 拿肚角:脐旁2寸处捏提,缓解腹痛(需轻柔,不可过度用力)。
3. 按法(定点按压)
- 操作:用拇指或掌根垂直按压穴位,按而留之,力度由轻到重。
- 常用穴位:
- 足三里(膝下3寸):健脾和胃,增强体质。
- 天河水(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清热解表,用于发热、烦躁。
4. 揉法(环形揉动)
- 操作:指腹或掌根吸定于穴位,做环形揉动,频率约100-120次/分钟。
- 应用:
- 揉腹:顺时针轻揉腹部,促进消化(适用于积食、腹胀)。
- 揉肺俞(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缓解咳嗽、痰多。
二、常见病症调理手法
1. 感冒发热
- 推天河水:前臂正中从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100-300次。
- 清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直推200次。
- 拿风池:枕骨下凹陷处,捏提5-10次(解表退热)。
2. 积食腹胀
- 清胃经: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从掌根推向指尖100-200次。
- 摩腹:掌面顺时针摩腹3-5分钟(促进胃肠蠕动)。
- 捏脊:从尾椎至大椎,提捏5-7遍,最后按揉脾俞、胃俞。
3. 腹泻
- 补大肠经:食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200次。
- 揉龟尾:尾椎骨末端,揉动100-300次(止泻)。
- 推上七节骨:从尾椎向上推至第4腰椎,100-300次(温阳止泻)。
4. 夜啼不安
- 揉小天心:手掌大鱼际与小鱼际交界处凹陷中,揉100-200次(安神镇惊)。
- 清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从指根向指尖推100次(缓解肝火旺)。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时机:
- 饭后1小时内不宜推拿,建议空腹或餐后2小时进行。
- 皮肤破损、出血、骨折或急腹症(如肠套叠)禁用。
2. 力度与介质:
- 力度轻柔,以宝宝舒适、皮肤微微泛红为度,可用爽身粉、抚触油减少摩擦。
- 单次操作时间5-15分钟,慢性病可每日1次,急性病需遵医嘱。
3. 特殊情况:
- 发热超过38.5℃、呕吐剧烈或病情加重时,需及时就医,不可依赖推拿。
- 先天不足、早产儿或过敏体质宝宝,需谨慎操作。
提示:小儿体质娇嫩,推拿前建议先学习正确手法或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避免盲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