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推拿手法运用的注意人群
针灸和推拿虽为中医常用调理手段,但并非所有人适用,核心注意人群可分为以下几类,需严格规避以避免风险:
一、针灸核/心/禁/忌/人/群
1. 特/殊/生理状态人群
- 孕妇:腰骶部、腹部(如中脘、关元)及合谷、三阴交等活血穴位绝/对/禁/止/针刺,其他部位也需轻浅刺/激或禁用,以防流产。
- 婴幼儿:囟门未闭合时(约1-1.5岁前),头部穴位禁止针刺;皮肤娇嫩、配合度差,非必要不建议针灸,优先选择推拿。
2. 严重基础病患者
- 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白血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者):针刺易导致出血不止,甚至引发内出血。
-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如急性心梗、高血压危象、脑出血急性期):针灸/刺/激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心率异常,加重病情。
-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局部及邻近部位禁止针刺,以防刺/激/肿瘤扩散;全身虚弱期也需慎用。
3. 其他禁/忌/情/况
- 皮肤异常者:针刺部位有感染(如痈肿、疱疹)、溃疡、瘢痕或皮肤过敏时,易引发感染扩散或加重皮肤损伤。
- 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如躁狂症、严重痴呆):可能因躁动导致针刺错位、断针,或误伤自身/操作者。
二、推拿核心禁/忌/人群
1. 局部组织损伤/异常人群
- 急性损伤早期(如扭伤、拉伤48小时内):此时组织处于出血、水肿期,推拿(尤其是按揉、搓法)会加重肿胀和疼痛。
- 皮肤问题者:与针灸类似,局部有感染、溃疡、烧伤、湿疹时,推拿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感染扩散。
- 骨骼关节异常者:如骨折、脱位未复位者、严重骨质疏松(如老年重度骨松)、骨肿瘤患者,推拿易导致骨折移位、骨裂加重。
2. 全身状态不佳者
- 急性病症期(如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肺炎):此时身体需集中能量对抗疾病,推拿可能消耗体力,或加重不适(如发烧时推拿头部可能导致体温升高)。
- 极度虚弱者(如大病初愈、严重贫血、低血糖发作时):推拿的力度可能诱发头晕、心慌、晕厥等“虚不受补”的反应。
3. 特/殊/人群补充
- 孕妇:腹部、腰骶部禁止重手法推拿(如按揉、按压),四肢也需轻柔,避免/刺/激子宫收缩。
- 有内出血倾向者(如胃出血、脑出血恢复期):推拿的震动或按压可能导致出血复发。
若你或他人属于上述人群,或不确定是否适合针灸推拿,建议先咨询,明确评估后再选择调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