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脉、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本文摘自张立德、张玉松主编,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导引养生学》。
易筋经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基本功法,锻炼要求松静自然,刚柔相济。
现代易筋经主要有十二势:韦驮献杵;横担降龙;掌托天门;摘星换斗;倒拽九牛尾;出爪亮翅;九鬼拔马刀;三盘落地;青龙探爪;猛虎扑食;打躬击鼓;摇头摆尾。每个动作相互连接,整套贯通,以下分别介绍。
一、韦驮献杵
起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凝视前方。
[基本动作]
①两臂朝前方缓缓抬起,与身体成90度,掌心向下,手臂保持平直。
②翻掌使掌心相对,两肘内旋屈,双手缓缓向胸前收拢,停于胸前约距一拳处,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胸,作拱手状本式为起式要求做到调身、调心、调息。
二、横担降龙
接上式:
①从足趾抓起,同时两手翻掌,掌心向上。
②足跟微微提起离地,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左右分开,两臂横侧平举,掌心向下,随势作升降沉浮的意念。
此式要求手和足的动作同时配合进行,意念集中在掌心和足趾,呼吸自然。
三、掌托天门
接上式:
①两臂从左右两侧缓缓向上合抱托举,两臂伸直,掌心朝上,自然作托举天顶状。同肘两脚跟再稍提起广并外展足尖着地,牙关咬紧,舌抵上腭,呼吸细长,意念集中在两手。
②两手握拳,两臂顺原来路线缓缓用力降下,至侧平位,脚跟同时放下。
此势与前两势应连贯进行,是连成一律的,各式只做一次。
此式要重复进行3~5次。注意:眼虽望着上举的手,而意念则集中在另一手背贴着的腰部。吸气时以手背轻压腰部,呼气时放松。
四、摘星换斗
[预备] 并步或其他指定步型。
[基本动作]
①右足向前跨半步,两足相隔一拳,成前丁后八式。双手同时动作,左手握空拳,靠于腰眼(十四椎旁),右手垂于右大腿内侧。
②左腿弯曲下蹲,右足尖着地,足跟提起离地约2寸,身体不可前倾后仰,不可左右歪斜。
③右手五指微握如钩状,屈腕沿胸向上举起,至身体右侧,离右额约一拳,肘向胸前,屈腕指端向下。
④指端向右略偏,头同时略向右侧抬起,双目注视掌心,紧吸慢呼,凝神使气下沉,两腿前虚后实,前腿虚中带实、后腿实中有虚。
⑤紧吸慢呼,同时还原至预备姿势。左右交换,要求相同。
[动作要领]
动作时身体不可前俯后仰,前腿虚中带实,约负担体重的30%,后腿实中带虚,约负担体重的70%;单手高举,五指必须微握,指端并齐;曲腕如钩状,离前额一侧约为一拳;松肩抬肘,肘部略高于肩部;舌抵上腭,调匀呼吸,目注掌心,气沉下丹田。
[应用]
本动作较其他各势为难,在推拿练功中占重要地位。练时勿使肌肉紧张,以意运气,以气随意,使全身气血得以畅达。这样使身体各部分保持充分潜力,通过增加屈腕肌群、肱三头肌、下肢屈伸肌群及提肛肌的张力,可为临床应用滚法、一指禅推法、击法等手法打下良好基础。练时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本动作久练之,会自觉掌心发热、发麻。初练2分钟,一周后每周增1分钟,至7分钟后,每两周加1分钟,至10分钟后,应据具体情况而增加,一般15分钟即可。
五、倒拽九牛尾
接上式:
①右手从腰部抽回,顺势向右前方翻腕展臂,肘微微弯屈,五指撮拢指尖向内,如梅花聚蕊状。同时右腿前跨弯屈,左腿伸直成右弓箭步。右手动作时左手同时放下,顺势向左后方伸出,五指与右手五指相同撮拢,掌心朝下握空拳。
②吸气、时意念集中在左手,左手作向前牵牛之意状,在做“倒拉”和“前牵”的动作时,腿、身、肩、肘也随着同时相应地作轻微的颤动。
③改换右左方向,左手反抄向左前方,翻掌展臂右手同时收回伸右后方,换脚为左弓箭步,手指握势不变。动作要领相同,重复进行。
此式呼吸要自然,小腹放松,但两臂须用力。应反复做3~5次。
六、出爪亮翅
接上式:
①右脚跨前与左脚并拢,成立正姿势,两臂同时内旋,手指张开,掌心向外,屈肘收两手于胸前。
②两掌直竖,掌心向外含劲用力逐渐加重推缓缓出,同时全身挺直,两眼睁大凝视前方。
③两掌缓缓收回,左右手各贴拢于胸肋两侧。
此式应做3~5次。前推时呼气,收回时吸气。
七、九鬼拔马刀
接上式:
①右手上提至头后,以掌心贴枕部抱头,手指轻轻压拉左耳,右腋张开,同时头向左转。左手则收回反手至背部,以手背贴于两肩胛间;顺势上身向左侧转动3次。
②吸气,同时用右手手压拉左耳,头及右肘稍微含力,意念集中在右肘。呼气,放松,如此做3~5次呼吸。
③转换动作,左右手相反进行,动作要领相同。此式应做3~5次。上身转动时用力均稳,呼吸自然。
八、三盘落地
接上式:
①左脚向左跨出,双脚距离比肩宽,同时两手收回,两臂侧平举,掌心朝下。
②下蹲成马步,腰背正直,同时两肘内屈,两手随下蹲动作而缓缓用力向下按压。五指自然分开,-虎口朝内,按压至膝盖的正上方约一掌距离。
③翻掌,掌心朝上,用力缓缓上提至胸前,如托千斤之鼎,同时双腿随着逐渐伸直。
此式动作缓慢,用力刚稳,全式始终要求舌抵上腭,微微开口,两跟睁大。呼吸悠细,下按时呼气,上提明吸气。应反复做3~5次。
九、青龙探爪
[预备] 并步或其他指定步型。
[基本动作]
①左腿向左平跨一步,两足之宽约与肩等宽,两手成仰拳护腰势。身直,头端平,目前视。
②左上肢仰掌向右前上方伸探,掌高过顶,随势身略向右转侧,面向右前方,松肩直肘,腕勿屈曲,右拳仍作仰拳护腰势。目视于掌,两足踏实勿移。
③左手大拇指向掌心屈曲,双目视大拇指。左臂内旋,掌心向下,俯身探腰,随势推掌至地。膝直,足跟勿离地,昂首,目前视。
④左掌离地,围左膝上收至腰,成仰拳护腰势。左右交换,要求相同。
[动作要领]
两手握拳紧护腰,左手从右侧探出、右手从左侧探出,探出同时拳化掌;松肩直肘,仰掌时,目注向上摊平的掌心;身体约转45度,俯身下推时尽可能触及地面,而膝关节伸直,足跟匆离地面。
[应用]
推拿医生练习本动作可以增加两臂的蓄劲和手指的功夫,是一指禅推法的入门功法之一。
本动作是专练肺、肝胆、带脉的动作,久练之可起于舒肝利胆,宣肺束带之功,故此功法是肺、肝胆系统疾患和妇科带脉弛张等自身锻炼的好方法。
本动作初练3分钟,每周增加工分钟,至7分钟后,每二周增加1分钟,至10分钟后,可据情况适当增加。
十、猛虎扑食
[预备] 并步或其他指定步型。
[基本动作]
①左足向左跨出一大步,右足稍向左偏斜,前弓后箭成左弓步。
②两手向前,五指着地,掌心悬空,后足跟略微提起,头向上抬。
③前足收回,足背放于后足跟之上,胸腹微收,抬头。
④全身后收,臀部突起,两肘挺直,头昂起,向前运行,约离地2寸。此时两肘弯曲,右足尖着地,全身向前,然后臀部突出,成波浪形往返动作,势如饿虎扑食。
⑤随呼吸徐徐起立。左右交换,要求相同。
[动作要领]
练功时,以五指指端或指腹着地;头上抬时,不可过高或过低;两肘和两膝必须伸直,但不可硬挺,应蓄力待发,而不可用力过猛;吸气时,全身向后收缩,臀部向后上方突出,胸腹内收,保持一定的柔和的悬力,呼气时,将身体平衡地向前推送,呼吸往返动作,切匆屏气。
[应用]
本动作能强筋健骨,增加手指功夫、上肢屈伸肌肉的力量、脚尖的蓄劲,亦可起到锻炼腰腹肌群的作用。本动作初练时掌心可与五指同时着地,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后,在臂力增强的基础上,再用五指着地,掌心悬空,并逐渐减为三指着地(拇、食、中指)、二指(拇、食指) 着地、一指(拇指)着地。可以为一指禅推法、拿法、托法、拔伸法、弹拨法等手法的练习打下基础。
练本动作左右各起伏4次,以后每周增加2次,量力而行,切忌操之过急,体弱者更应注意。
十一、打躬击鼓
接上式:
①立正,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抱后胸部,掌心掩耳,手指贴枕后,两肘用力拉开。
②俯身弯腰,头部约垂至膝盖前方,两腿挺直,作躬身状。
③在躬身姿势时,掌心贴耳,以示(食)指压中指作挫动滑下,弹击脑后枕部10~20下。
④缓缓伸腰起身,双手启然放下。
此式练者做1~2次即可,逐渐增加至3~5次。患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症病人不可强做,须慎之。全式动作过程中要轻轻咬紧牙齿,舌抵上腭,微微呼吸或闭气,待起立后再自然呼吸。
十二、摇头摆尾
[预备] 并步或其他指定步型。
[基本动作]
①两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过顶,双目视掌,随掌上举而渐移。两脚并齐,身立正直。
②由上势十指交叉相握,旋腕反掌上托,掌心朝天,两肘欲直,目向上视。
③由上势仰身,腰向后弯,上肢随之而往,目上视掌。
④由上势俯身向前,推掌至地,昂首瞪目,膝直,足跟勿离地。
⑤随呼吸徐徐收势。
[动作要领]
本动作在手掌上举时,目光随掌而动;十指交叉相握,挺肘伸腕,保持身体正直,避免挺起胸腹;运动腰部时,身体尽可能后伸或前屈,前屈时,足跟踏实,膝不得弯曲,向下推尽两掌;呼吸始终保持自然。见图7-8
摇头摆尾
[应用]
本动作能舒松经络,强健筋骨,增强腰和手臂的功夫,为推拿的临床打下基础。本动作为易筋经练习的主要基础功,也是易筋经的结束功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能使全身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达调和,达到舒通气血的作用,使人练功后有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初练往返3次,每周增加2次,至15次后视具体情况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