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少儿推拿按摩是对0-14岁儿童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或部位,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达到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其学习和康复相关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理论学习
中医基础:需掌握少儿生理(如“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和病理(如“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趋康复”),以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尤其是小儿特定穴位)等理论。
儿童生长发育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指标、常见发育问题(如厌食、便秘、睡眠不佳等),区分正常与异常状态。
二、核心手法学习
少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常用基础手法包括:
单式手法:如推法(直推、旋推、分推)、揉法、按法、摩法、捏法(如捏脊)、拿法、搓法等,需掌握每种手法的操作部位、力度、频率及适用场景。
复式手法:如黄蜂入洞、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等,多为穴位组合操作,针对特定病症(如发热、惊风)。
三、常用穴位与部位
穴位:小儿推拿有许多专属穴位,多分布在头面、上肢(手掌、前臂)及背部,如攒竹(天门)、坎宫、太阳、脾经、肺经、肾经、板门、足三里、丹田、七节骨等,需熟记穴位位置、主治功效及操作手法。
经络与躯干部位:如背部督脉、膀胱经(对应五脏六腑俞穴)、胸腹部任脉等,是捏脊、摩腹等手法的主要作用区域。
四、常见病症康复应用
针对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掌握对应的推拿方案:
呼吸系统:感冒、发热、咳嗽、鼻炎等(如推攒竹、揉太阳、清肺经、捏脊)。
消化系统:厌食、积食、便秘、腹泻、腹痛等(如摩腹、揉板门、推脾经、按揉足三里)。
其他:夜啼、遗尿、斜颈、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等(如按揉百会、推三关、揉丹田)。
五、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操作前:评估儿童状态(如避开过饥过饱、皮肤破损、急性传染病期),准备舒适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受凉)。
操作中:根据年龄调整力度(婴幼儿轻柔,学龄儿童稍重),控制时间(单次10-20分钟为宜),注意儿童反应。
注意情况:明确推拿不适用于严重疾病(如严重感染、骨折、肿瘤等),需配合医学治疗,不可替代药物。
学习少儿推拿需结合理论与实践,初期可通过模仿标准手法、跟随案例练习,逐步积累经验,尤其要注意儿童的特/殊/性,以安全、温和为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