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医堂小儿推拿培训班保健按摩培训中医养生培训招生信息——
小儿按摩(小儿推拿)的手法性质,因小儿肌肤娇嫩、脏腑脆弱、骨骼未发育完全,对手法的要求会细致点,核心原则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具体要求如下:
1. 手法力度:轻柔适中
- 小儿皮肉薄弱,力度需比成人推拿轻得多,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为度,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皮肤、肌肉或骨骼。
- 比如推法,只需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轻轻接触皮肤,以皮肤微微发红、小儿无哭闹反抗为宜。
2. 操作速度:轻快连贯
- 手法频率通常比成人快,比如“推法”每分钟约100-300次,快速操作能更好地激发经气,同时符合小儿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减少操作时间。
- 动作要连贯流畅,避免停顿或生硬转折。
3. 手法方向:讲究补泻
- 部分手法的操作方向与疗效相关(即“补泻方向”),比如推法中,向指根方向推可能为“补”,向指尖方向推可能为“泻”(不同穴位有具体规定),需严格遵循中医理论,避免因方向错误影响效果。
4. 接触面:面积小而精准
- 小儿穴位多分布在头面、手掌、前臂等部位,且穴位面积较小(如“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手法需集中在穴位或规定线路上,比如用拇指端、指腹或手掌小鱼际等小面积接触,需准确。
5. 操作时间:灵活控制
- 单次手法操作时间较短,一般每个穴位操作1-5分钟(根据年龄、病情调整,婴幼儿更短),整体推拿时间多在10-20分钟,避免小儿过度疲劳或哭闹。
6. 配合介质:保护皮肤
- 多配合介质(如滑石粉、婴儿油、葱姜水等),既能减少手法对皮肤的摩擦损伤,又能借助介质的药性增强疗效(如风寒感冒用葱姜水,湿热证用滑石粉)。
7. 禁/忌/注/意:规避风险
- 避开皮肤破损、疮疡、骨折等部位;传染病、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谨慎,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总之,小儿按摩手法的核心是“以柔为贵”,既要达到刺/激/穴位、调理脏腑的目的,又要让小儿舒适接受,避免损伤,这需要长期练习才能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