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条经络是中医经络系统的核心,分为六阴经(对应五脏+心包)和六阳经(对应六腑),循行于四肢、躯干,连接脏腑与体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一、六阴经(手足各3条,属里)
1. 手太阴肺经:对应肺,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主治呼吸道、胸肺相关病症(如咳嗽、胸闷)。
2. 手少阴心经:对应心,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主治心、神志相关病症(如心悸、失眠)。
3. 手厥阴心包经:对应心包,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主治心胸、神志、脾胃相关病症(如胸痛、恶心)。
4. 足太阴脾经:对应脾,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主治消化、妇科相关病症(如腹胀、月经不调)。
5. 足少阴肾经:对应肾,循行于下肢内侧后缘,主治泌尿、生殖、腰膝相关病症(如尿频、腰痛)。
6. 足厥阴肝经:对应肝,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主治肝胆、妇科、情志相关病症(如易怒、痛经)
二、六阳经(手足各3条,属表)
1. 手阳明大肠经:对应大肠,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主治头面、消化相关病症(如牙痛、便秘)。
2. 手太阳小肠经:对应小肠,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主治头项、五官相关病症(如咽痛、肩痛)。
3. 手少阳三焦经:对应三焦,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主治胸胁、头面相关病症(如胁痛、耳鸣)。
4. 足阳明胃经:对应胃,循行于下肢外侧前缘,主治消化、头面相关病症(如胃痛、面瘫)。
5. 足太阳膀胱经:对应膀胱,循行于下肢外侧后缘,主治泌尿、腰背相关病症(如尿闭、腰痛)。
6. 足少阳胆经:对应胆,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主治肝胆、关节相关病症(如口苦、偏头痛)。
核心记忆点
- 手足阴阳对应规律: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前缘为阳明/太阴,中线为少阳/厥阴,后缘为太阳/少阴。
- 核心功能:沟通脏腑、调节气血、抵御病邪,是推拿、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的核心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