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一、推拿手法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推拿手法治疗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
2.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证实了手法“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作用。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的机制之一是使肌肉放松,肌肉放松状态下其血液流量要比紧张是提高10倍,肌肉断面每1mm2的毛细血管数由推拿前的31个增加到1400个,并影响血液的再分配。
3.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推拿治疗高血压,收缩压最多可下降2.9kPa(22mmHg)患者经过多次手法治疗后血压可稳定在一定水平:手法作用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有下降。说明手法刺激对血压水平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4.血液成分的影响 手法作用在一些穴位后,可使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减少,血清补体效价增加,红细胞总数相应增加。
二、推拿手法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有报道慢性支气管患者经手法治疗后,气急、气短等症状改善,肺活量明显提高。研究表明,手法对呼吸系统功能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三、推拿手法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手法对胃肠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具有调整作用。动物实验方面,研究发现手法对实验性胃溃疡小鼠的胃液、溃疡数目等病理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良性影响。
四、推拿手法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临床资料表明,手法可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功能,既可治疗尿潴留,又可治疗遗尿症。
五、推拿手法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对糖尿病患者运用手法治疗后,其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尿糖试验转阴。“三多一少”症状有明显改善。推拿还具有升高血钙的作用,故可治疗因血钙过低所引起的痉挛。
六、推拿手法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对神经电活动的调节作用 动物实验发现,退六腑手法可从某种途径抑制脑组织产生和释放环磷酸腺苷,脑脊液中该物质的含量减少,从而使控制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骤然大幅度上移,使机体的发热反应受到明显抑制。
2.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 (1)内啡呔:利用放射授体竞争结合法测定颈肩腰腿痛患者推拿前后血清中内啡呔含量的变化,发现患者推拿前内啡呔水平教正常人为低,推拿后升高,竞争率从40.4%+-4.3%增加到47.9%+-3.5%,平均增加7%(P<0.01)(2)5-羟色胺:推拿可以增强中枢5-HT的合成和减弱外周5-HT的合成。由此可以推测,推拿镇痛机智可能在于影响、调节中枢及外周5-HT的生成、传输、代谢、分解等多个环节,最终使血液中的5-HT降低,脑脊液中5-HT浓度升高。(3)乙酰胆碱:推拿可能通过乙酰胆碱酶增强外周乙酰胆碱的分解和失活。(4)儿茶酚胺:有研究表明,推拿可以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而尿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则有所升高。推拿镇痛效果与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减低和尿液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
七.推拿手法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1.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手法对纠正解剖位置异常,如关节错位、肌腱滑脱所造成的急性损伤有显著疗效。
2.对软组织的影响。对痉挛的肌肉用拉伸手法持续作用2分钟以上,可刺激肌腱中的高尔基体诱发反射作用,解除痉挛,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八.推拿手法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影响
手法可以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利用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肤弹性,增加组织吸氧量,促进皮下脂肪的消耗和肌肉运动,从而改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润泽皮肤的作用。
十.推拿手法的热效应
对正常人体和患者进行手法操作前后的皮肤温度和深层温度测定后发现,手法作用局部温度相应提高,血液量同步增多。